新闻中心

做渤海海洋生态建设探路者:首届海洋智能探测技术研讨会在津成功召开

8月28日,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应用海洋学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测绘学会、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与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北洋蓝水智能装备(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智汇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海洋智能探测技术研讨会在天津中北假日酒店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以“做渤海海洋生态建设探路者”为主题,为响应今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的解决突出生态环境要“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的指示精神而召开旨在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多行业专家共同探索渤海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结构性转变路径,并以海洋智能探测技术为开路先锋,首先加深对海洋的精细化了解,促进海洋工程、海洋牧场、港口航运、海洋矿产、海上旅游等海洋经济生态间的相互融合,为将渤海建成具有全球示范价值的具有气候调节、生态养殖、休闲垂钓、旅游度假、交通运输、资源贡献等多种功能协调发展的美丽内海献计献策。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王飞理事长,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彭伟主任,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崔晓健副主任,天津大学王天友副校长,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王亚群副主席,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张建凤副区长,天津市测绘学会史廷玉理事长等行业和地方政府领导出席本次会议。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50余位科技工作者参加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龚健雅教授等9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并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工程建设实践中多款自主研发的最新海洋技术装备进行交流展示。开幕式及上午的研讨会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应用海洋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技术系系主任、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与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安民主持。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王飞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渤海作为被京、津、冀、鲁、辽围绕的特殊区域,周边流域覆盖广,人口密度大,工农业生产活跃。渤海生态系统的改善,将极大地推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气候改善,为社会提供健康的休闲健身场所,提升周边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在海洋经济建设与综合性开发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就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协作,形成合力,在创新中求发展。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作为国家海洋发展智库,将为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海洋经济从业者,搭建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共同探索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系统建设的结构性转变之路,推进渤海生态系统建设可持续发展。

天津大学王天友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安全,发展相应的海洋探测装备必须先行。

天津大学建校之初就与海洋有着天然的联系和特殊的情怀,2014年,为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学校成立了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着力聚焦海洋探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智能海洋预报、海洋化学化工等特色领域开展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的科学研究,培养海洋领域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在多学科交叉的促进下,学校在涉海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天津大学希望同各个兄弟单位、各位专家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致力于海洋智能探测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助力服务海洋油气开发、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养殖、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行业,特别是服务于渤海地区海洋经济!

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王亚群副主席在致辞中指出,天津市科协作为天津市委、市政府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学会组织的娘家人,将一如既往支持市级学会联系全国学会及相关组织来津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并鼓励学会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28日上午,龚健雅院士作了《卫星遥感及其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报告,就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影像在海洋及水资源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随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书记彭伟研究员带来了题为《海上目标识别与监视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的精彩报告,从总体设计、天空基分系统、船基分系统、岸基分系统、综合集成与示范等方面,介绍了海上目标识别与监视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彭伟主任的报告不仅聚焦于国内,更是展望了国际国内未来多系统的方向,为业界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儒,从物理海洋学的前沿视角对环境监测问题进行阐述,并介绍了实验室相关进展。

生态环境部海河北海局监测科研中心生态监测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孔凡青就北海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监测相关工作进展进行了交流分享。

下午的会议研讨仍旧精彩纷呈。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特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官明佳教授从应用背景、技术进展、关键技术、外场实验、其他应用、技术储备等方面阐述了单光子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海洋和大气多参数遥感中的应用。

国际海洋信息中心海洋信息化部主任姜晓轶带来题为《数字孪生海洋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探讨了海洋信息化迈入“智慧海洋时代”所带来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信息化对于实现“智慧海洋”的新要求,强调了实景三维建设的紧迫性,随后阐述了数字孪生的概念内涵以及其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提出并介绍了海洋数字孪生的概念模型以及构建海洋数字孪生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

原天津海事局科技信息正高级工程师李国成在报告中讲到卫星遥感技术在应对海事监管新需求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介绍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的船舶目标人工智能标识技术,并对海事业务应用场景进行展望。

国家水运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副站长、博士、研究员、一级注册计量师曹玉芬在报告中提出,要通过计量创新引入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可以助力海洋探测装备产业化。

最后,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技术系主任张安民教授以《海洋通导感知一体化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作了精彩报告。通过需求分析,阐述了人类认识海洋需要更精确数据以及更准确的模型,这就需要更全面、更长时间的实时观测,鉴于海洋实时观测的巨大成本,提出海上航行的船舶是海洋数据的最佳观测平台和受益者。提出了海洋通导感知一体化概念及系统架构,并阐述了环境感知、船舶导航、船舶间以及船岸之间数据通信的关键技术。

作为认知海洋的开路先锋海洋探测技术曾经为海洋油气开发、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养殖、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海洋经济的方方面面提供了技术保障。本届研讨会以“海洋智能探测技术”为主题,搭建交流平台,吸引各方面专家学者,从不同专业角度阐述了现代智能技术在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经略海洋中的丰硕成果和巨大潜力,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将加速现代智能技术与海洋探测技术的融合,为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建设提供更多视角、更精确、更及时的数据支撑,推进更多的专家学者为面向未来的渤海生态系统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法献计献策

会议同期举办了海洋技术装备展,北洋蓝水智能装备(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智汇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组织海洋技术装备智能产品的展示,并在现场进行交流互动,在学术研讨的同时,有效促进了新技术、新装备、新服务的推广应用。